Category Archives: 悦读

反转。宫部美幸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对于主人公深濑和久是又讨厌又同情。他实在是太懦弱了,而他的懦弱是不值得我去同理的,我只想唾弃他。因为过重的自卑感,他即使心里清楚自己正在面对一件非常错的事,也没有勇气出声制止。即使在事后,他的内心懊悔不已,但他从未认为那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把一切责任怪到他人头上。就是事情再来一次,我也看死他不会有任何改变,因为他根本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

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自我很大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为了不被讨厌,情愿做不正确之事的自私的人。对这样的人来说,人生都会流于惯性,不会有任何改变。因为即使是最好朋友遭遇车祸死后,也不能够令他成为一个把内心真正想法讲出来的人。这样的人悲哀又可恨。

不过,有一点可取的是,他认为要捉住幸福,就应该与自己所爱之人坦诚相对,所以他把车祸的真相全数告诉了自己的女朋友。这样的心态,是很正确的。只是,当我又读到在他中学时期,有一名女同学帮助他拜托了被全班同学忽视的困局,他却并不感激那位女同学,而是对她生气,想狠狠揍她的时候,我又困惑了。为什么?不是讨厌法动无视的主谋,而是讨厌帮助了他的人呢?是因为这样的助人方式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吗?我不懂深濑和久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很讨厌谷原和村井这两个人,太过自我中心且不知反省。日本的推理小说里面经常出现这样的人,难道说在日本社会里这样的人到处都有吗?

深濑和久实在不该怪别人不跟他交朋友,他或许可以怪自己长得不起眼,但心态调整是可以自己靠学习做到的,我认为他的心态也太扭曲了。要是连自己也不喜欢自己,要别人如何喜欢你呢?他甚至讨厌那些看起来和他一样的人(可怜的古川)。如果他稍微长得好看些,受欢迎些,可以预想到他大概会用跟别人对待他一样的方式去对待那些不起眼的,看起来软弱的人。这样想的话,会觉得他根本不值得被同理,连同情也该省了,就不该理会这样的人。

The Mist-Stephen King

David是一名画家,住在一个小镇上和老婆Stephanie育有一儿Billy,有一天半夜他们所住的小镇遇到了暴风雨。第二天暴风雨退去,David却发现有一阵奇怪的雾似乎向他们袭来。由于暴风雨破坏了许多东西,David和儿子还有律师朋友便驾车到镇上的超级市场采购一些日常用品。

可是正当他们在排队付钱的时候,强雾袭来,一些害怕的人们跑进来说雾里似乎有某些东西?可是大家都不以为意,有一个女人因为挂念家里的孩子坚持走出超级市场,寻求身边人帮助的时候却无人愿意,大家都认为,留在建筑物里比较安全,可是这女人还是走出去了。

偶然间David和其他三人看到了一名18岁的青年在走出建筑物的一瞬间便被好几条大且有力的触须捉走吃掉。他开始意识到强雾内确实有一些未知的生物存在。他尝试告诉其他人这件事,以此告诫他们,不要走出门外。他的律师邻居却不愿相信,而且还坚持和其他四人一起出外,最后惨死。

在超级市场内一起被困住的还有一名狂热的宗教分子,套主角David的话来说,她就是个女巫。她相信这场灾难是世界末日的来临,而且必须有人牺牲才会停止。一开始没有人愿意理睬她,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人们的意志力越来越薄弱,愿意听她说话的人越来越多。

另一个男人提醒了David这点,他们不愿意坐以待毙,于是决定到最靠近的药房看看情况,好为下一步铺路。愿意一起到药房探险的有七个人,结果回来的剩下三个人,其他的都被类似蜘蛛的怪物吃了。

最后David想到吸引怪物的可能是自己身上的气味,于是决定在女巫选定祭品之前奋力一搏,要逃到自己的车上驾车逃走。包括David的儿子,一共有七个人决定上车逃走,可是最后成功上车的只有四个人包括David和Billy。当他们在车里的时候,的确没有怪物来袭击他们,David想要回家看看自己的老婆还在不在,却因为路上有树作罢。最后他们一直往南方逃去,故事就此结束。

我并不是那么喜欢这本书,有太多疑问了,那些怪物是从哪里来的?又是谁制作出来的?那些雾涵盖哪里?整个美国吗?还是全世界?为什么没有人来救援?David的老婆有没有死?他们以后的路又如何?我不喜欢任何故事或电影里面有小孩子死去,而且Billy一直找妈妈让我觉得好心酸。我不是说爸爸没用,可同样是逃亡,有妈妈一起总是没那么遗憾。不过我也不能否认这书写得真精彩,那些困在超级市场里面的人的心态,有的人即使事实摆在眼前也不相信,不知被什么蒙住了心;有的人因为不相信自己,选择迷信,甚至残害同类也在所不计。有一句老话,可怕的不是怪物,而是人心。整本书读起来很顺,有的地方会想快进,而且我读到一半就翻去看结局(Billy死掉的话我才不要继续看)。

我第一次看这种怪物故事(就是文字版),其实这样看比电影更可怕,电影就算血腥,闪一闪也就过去了。可是文字的话我会去想象,当他描写到那些人如何被怪物捉走,被吃掉肚子,头也掉了,那种感觉比看电影深刻得多,因为那画面会留在脑海更长时间。

看完之后我立马搜书名,原来已经拍了电影(我早该想到的),电影的结局比小说更黑暗,小说还给你想象,或许David的老婆没死,或许他们会找到救援中心。。。。可是电影居然让David在打死所有人(包括Billy)之后才迎来救援,真是讽刺啊!我真心不喜欢这种结局,可是也不禁感叹导演真是敢拍啊!真是太独特了这样的结局,也不是说想不到,只是,不会有人真的这样拍出来的吧???反正很多人大赞这个结局,豆瓣上也有很完整的说出所有电影想表达意思的影评。我不会想要看电影,不过还蛮高兴看了这本书的。所以才有了这篇读后记。

[读书笔记]继父。宫部美幸

当初一看到继父就想到是爸爸和女儿,因为刚看了偷书贼养父教女儿读书的故事。总觉得女儿和继父比较可能相处融洽。不过这故事很出乎意料的,写的是双胞胎男孩和代理爸爸。

基本来说,读宫部美幸的书是很安全的。不会只读几页就不想再继续,反而会很想一鼓作气把它读完。不过有时候会觉得,描写的事情太真实而觉得残酷,当然不是那些杀人的场面,而是隐藏在人性底下的那些丑恶。书里面一些很可恶的角色,可怕的是,他们本身虽然做了丑恶的事,可却不是自身故意去做的,他们有些只不过是盲目地按照平时的习惯,或是跟随别人的脚步去做而已。最怕的不是你去杀人,而是杀了人还不觉得有问题。

不过这一本不会,《继父》是一本很温暖的书。在决意劫富济贫的老大手下做事的小偷,因为一次任务失败,被一对双胞胎救了起来。而这对奇妙的双胞胎的父母都各自和自己的情人私奔离家,于是这对双胞胎因为无法自己赚钱过活,所以“威胁”小偷主人公当自己的继父。小偷本来当然可以一脚踹开他们,可是因为他本人温暖的个性无法这样做。随后便和这对双胞胎一起,发展了许多故事。

总的来说,这不是一本让人看了觉得淋漓尽致的书。只是不像宫部的有些书看了会觉得人生没有希望。这是一本中规中矩,适合用来打发星期天下午的闲暇时光的书。

读书笔记之鬼屋。张妙如

用户插入图片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张妙如的第二本推理侦探小说–《鬼屋》。

对于《活路》的惊艳,或许是出于对杜纪和严个性的新鲜感吧,当时总觉得书中的人物个性都十分鲜明,看着很有趣。不过看这本《鬼屋》的时候,之前的新鲜感完全消失,我反而有一种,“啊,原来也不过如此而已”的feel。

就像看《Irom man 1》的时候觉得异常精彩,然后充满期待地继续看《Iron man 2》时却觉得,“第二集没有更好就算了,怎么反而更差?”过后如果出part 3,我都要考虑一下还要不要捧场了。

杜纪的个性原来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精彩,本来她貌似干物女的性格非常吸引我。在家邋遢,打扮过后却变成个大美女,而且头脑灵活、观察力超强、口才一流。

她的个性强悍直接、道德观念低落,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地方,不过她这些特质在《鬼屋》这本书里完全找不到,作者反而比较focus在严和杜纪渐渐萌芽的爱情,途中杜纪还与路人甲(李文生)谈了一场恋爱(就是那场恋爱才引发出严对杜纪的爱情)。


不喜欢侦探小说里面出现恋爱情节,而且作者对于他们俩的爱情描写,竟然十分地言情。(这里的言情是指跟那种小小本,市面上卖4本10块的,给中学生看的言
情小说里面的风格很像。)那些小说是我小学六年级的读物,一开始读的时候很沉迷,后来我渐渐觉得太过滥情而全数打入冷宫,早几年家里剩余的十多本也已拿去
recycle。

虽然两人最后都没有在一起,但难保过后的整个系列都要在他俩的爱情路上打转。即使不说爱情部份,这一本的案件内容也略显简单,虽然中间玩了一把用爱因斯坦的理论来解题的游戏(不过那部份实在太无聊,我都skip了没有读),但其实读者很早就可以猜出凶手是谁了。

即使作者埋了机关想要引导读者到错误的地方,不过机关做得太简单,埋的时机也不是很对,读者很容易就看穿。总之结局不会让人有“so de su yo ne(日文:原来是这样的啊)”,的感觉。很平淡。

最后惊喜地发现个人意见为张妙如作的专访,原来他真的是男的!而且还是张妙如的fans。他发问的问题也很有个人风格,很高兴看到他的专访,不幸的是,这反而是整本书唯一让我惊喜的地方。